热线电话:0579-82200711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365发布

拉闸限电,为什么我们要限制工厂的生产?

来源:WL 时间:2021-09-25 作者:365人力资源网-免费发布招聘求职信息 浏览量:

拉闸限电了。

从本月初开始,江苏省就开始进行严格的“能耗双控”,随后广东省开始限电,然后迅速扩散到云南、广西、浙江等地。
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已经有16个省份出台了力度不等的限电措施。

力度较大的宁夏,直接就强制高耗能企业停限产一个月。

而广东省和江苏省这两个制造大省,也对相当多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拉闸限电,强制减少生产量。

开二停二,是目前江苏省生产型企业碰到的普遍状况,相当于产能被强行压减一半。


image.png
从目前曝出来的企业名单里,我们可以看到涉及的企业五花八门,各行各业都有。
image.png
有些企业干脆就直接放假了一个月,把自己的原材料采购订单也给取消了。
image.png
下表里中了2条红线的省份,都得强行拉闸,黄线的省份也要减少不必要的生产、照明和办公负荷。
image.png
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,为什么要对制造企业进行拉闸限电?
因为没电了。
各大发电厂好好的在运转,一没地震二没暴风雪,怎么就没电了?
这话说起来,那就复杂了。
首先,我们制定了碳排放减排目标,各省都有任务指标的,这是为了实现绿色地球,实现碳达峰这个宏伟目标而必须做到的事情。
因为碳排放量有限制,我们的总能源使用量就有限制,所以在达到一定地步时,就必须有所取舍。
居民用电必须保证,而且居民用电只占总用电量的13.6%,第三产业用电也只有13.4%,那就只能拿耗电量占比达71.1%的工业用电开刀了。
因此,对生产制造业进行拉闸限电就是必须的。
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啊,全国都围绕着制造业转,制造业上不仅有中国的GDP,还有无数人的饭碗。
为了一个所谓的碳达峰,就这么停了?这不是中了欧美人的圈套么?
事情,当然也不是这么简单。
中国的每一项政策都是由精英层反复推敲后才制定的,只做对中国有利的事情。
我们的确是和欧美约定了碳达峰,但那是因为条款对我们有利,至少是互利双赢,我们绝不可能单方面损耗自己去满足欧美的无理要求,东风核导弹不是吃素的。
我们不想做的事情,没有人可以逼我们去做。
拉闸限电这个事不是欧美逼迫的,美国通胀都高成那样了,怎么可能希望中国拉闸限电减少产能。
这个事是欧美不想让我们做,但我们自己要做。
碳达峰和节能减排,是理由,但只是理由之一而已。
如果给制造业无限制供电能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好处,那什么东西都挡不住中国扩大电力供应。
但现在的问题是,给制造业供电对中国没好处。
疫情爆发后,全世界制造业半瘫痪,产能大减,订单雪花一样的飞到了中国。
目前,全世界的货船都往中国开,合全世界之力从中国拉货,而全球其他地方出港的船大半都是空船。
中国制造扬眉吐气,以前都是我求订单,没想到现在是订单求我。
那中国制造这一波是赚肿了吧。
如果真的赚肿了,国家现在怎么可能对制造业企业拉闸限电,什么破碳排放指标都扔一边去,明年再说。
现在中国制造的诡异之处在于,我们只赚吆喝不赚钱。
假如中国制造是一个整体,那碰到这种供不应求,全世界都来中国求货的状况,肯定是狠狠的提价,大赚一笔。
但现在的状况是明明是全世界都求着中国出货,结果中国产品的出厂价就是提不上去。
无论订单规模有多大,中国工厂都吃得下去,然后迅速扩张出对应的产能出来。
一件T恤只赚1块钱,工厂居然也接单,甚至还敢扩产能。
中国的企业太零散了,这东西的技术门槛也确实不高,于是就进行了充分激烈的市场厮杀,只要还能赚一点钱,就没人敢提价。
这么多的订单全部造出来后,积压如山,全部堆在仓库里等着装船。
海运的价格一涨再涨,吃掉了绝大多数利润。
表面上看,中国制造红红火火,订单无数,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成了船运公司的下属,免费长工那种。
海运敢涨价,几倍几倍的涨价,但中国制造就是不敢涨价,哪怕全球订单求着中国发货也不敢涨价,这就是目前的现状。
除了海运涨价,原材料也在疯狂涨价,各种原材料都涨,全都是翻倍的那种涨。
image.png
运费涨价,原材料涨价,中国制造居然还是不涨价。
我这里说的中国制造不涨价,不是说扣除海运费后不涨价,而是出厂价都不涨。
中国的CPI连番下降,数值低的吓人,远低于正常的温和通胀水平,都快接近通缩了,物价指数相当的低。
一件衬衣,不管是卖给美国人,还是卖给中国人,出厂价是差不多的,哪个赚钱工厂就做哪个。
中国的物价水平趴在地板上始终上不去,就说明工厂的出厂价一直都没有涨。
对内的没有涨,对外的自然也涨不起来,不然工厂直接就全部跑去做赚钱的海外订单了。
物价涨幅过低,其实对经济并不好,是经济疲软的重要征兆,因此最近半年很多人呼吁中国降息放水,刺激经济。
但我考虑的并不是这个,而是在原材料翻倍的前提下,为什么这些工厂居然还不涨价?
因为订单量大,虽然单件毛利下降,但总体收益还过得去,大量的货积压在仓库,但早晚还是能运出去的,于是这些工厂就疯狂的扩产能,硬生生的忍受了原材料涨价。
全球海外市场的畸形需求,支撑了中国制造这短暂的畸形繁荣现状。
中国产能扩张之恐怖,可以说是支撑了全世界原材料的暴涨。
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翻倍后,煤炭也翻倍了。
火电用的动力煤,5月份的时候是500多块一吨,夏天的时候800元左右,现在都1400多了。
铁矿石这东西,我们还可以指责澳大利亚操纵价格,但煤炭是绝对的自产自销,连煤炭价格都压不住了,说明中国工厂对原材料的需求那真的是很离谱了。
中国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耗大国,也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,中国耗费的煤炭93%都是自产的。
image.png
第一产能和第一市场,让中国对煤炭价格拥有绝对的定价权。
然后,狂热的中国需求让煤炭供不应求,价格活生生的飙升了好几倍。
过去一个月,单月涨幅居然高达50%,市场供需已经严重失衡。
买煤炭的是中国人,卖煤炭的也是中国人,还都在中国政府的监管之下。
这样都压不住价格,那只能说明买煤炭的太多了。
煤炭耗费量大,说明经济好,如果能赚到钱,也行。
但我们偏偏赚不到什么钱,抬原材料价格挺猛的,但产品出厂价始终上不去。
煤炭价格飙升后,第一个扛不住的就是火电站。
火电站啥都不要,就要煤,然后煤的价格翻了几倍。
上半年的时候,火电站就亏惨了,强烈要求提高电价。
舆论上刚放点风声出去,就全网遭到了老百姓的痛批。
中国电力是纯国营,不能想涨就涨,不能根据市场供需来决定出厂价,像美国德州一场暴雪就把电价提升200倍,在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。
image.png
这疫情还没过去呢,等全球疫情彻底消失,那不得全行业雪崩?

分享到: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
浙江猎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Copyright C 2019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06935号-2

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丹溪路1113号申华大厦B1611室 EMAIL:286934218@qq.com 浙公网安备33071802100697号

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