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0579-82200711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焦点访谈

我村的抗日英雄

来源:365人力资源网-免费发布招聘求职信息 时间:2021-07-24 作者:陈健 浏览量:

       陈维虎,年龄生月不详,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陈洼村西庄社人,一生无儿无女,独自一人,大约去世于1979年,'是我村维一参加过抗日战争活着的老兵。(另一位陈文明在宜昌会战中壮烈牺牲,国民政府追任烈士)。从我记事起,他住在西庄社担水沟口的一只破窑洞里,周围的窑洞都饲养着牲口羊群。他给生产队以放羊主。在我模糊的记忆里,他身体严重残疾,腰几乎弯成了九十度,佝偻的身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,一条伤残的胳膊在胸前左右摇摆,面部毫无表情,胡子凌乱不堪,一只瞎眼扭曲变型。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他悲壮,幸酸的人生。他的名字有一个虎字,人们习惯叫他老虎。儿时的我们经常在对面山,吃水沟打杏吃,有时在他家周围的地道内玩。每次见到他时,不懂事的我们便异口同声喊老虎。这个年轻时铮铮铁骨的汉子,不知是听不见,还是被艰辛的生活折魔的麻木不仁了,对我们的喊叫无动于衷。

       陈维虎年轻时,正是日寇侵略中国,中华大地全民抗战。他应征入伍,参加国民党军队,经过短期训练,直接奔赴战场。他当时属第五战区,具体番号不详。参加武汉会战,也称武汉保卫战。由于他做战英勇,升为上士班長。,面对武器精良,训练有素的日军,毫不退缩,用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飞机大炮。

       一场激烈的战斗,陈维虎所部伤亡惨重。在战斗的间隙中,临时搭建祭台,悼念牺牲的战友。那天下午,日斜西山,如血残阳照耀祭台,山河呜咽,大地同悲。他们鸣枪为战友送行,掩埋了死难的战友,踏着战友未干的血迹,誓于日寇血战到底。

       征战半年有余,接上峰命令,退守汉口城外,配合炮兵攻击長江中的日军舰队,迟缓日军进攻速度。日军凭借船坚炮利和空军优势攻上岸。陈维虎他们步兵和敌人短兵相接,几次打退敌人进攻。在撤退时,敌人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,炸伤倒在了阵地上,被后援部队救出火线,转移到后防医院治疗。由于伤残严重,伤愈后,无法继续留在部队做战,被国民政府转入后防伤残军人疗养院生活。在以后的岁月里,国共两党打败了日寇侵略者,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,建立新的政权。陈维虎所在的伤残军人疗养院被解散,他本人也遣送回家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,物资溃乏,人们生活都很困苦。他得不到特别照顾抚恤。过重的农活干不了,只能给生产队干一些放羊,喂牲口之类的轻活,靠挣工份艰难度日。伴随年事渐高,他伤残的身体每况愈下,耳聋眼瞎,更无亲人照顾。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,不慎烧着了炕,引燃了被褥,火烧烟呛,死在这个破窑洞里。天亮后,被上工的村民发现,草草埋葬,结束了他悲壮苦难的一生。

       英雄不问出处,幸福当思原由。我们今天幸福生活,是以陈维虎这样的千千万万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这些浴血奋战,保家卫国的老兵,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。陈维虎虽然没有显赫的战功和地位,但他作为一名抗战老兵,是我村的骄傲,我们陈洼村民更不能忘记我村的这位抗战英雄。

       如今,他住的那个窑洞荡然无存,杂草纵生。村民还有谁记得这个老人。假如他不去抗战,凭他的精明强干,一定会取妻生子,儿孙满堂,安度晚年。可是,国难当头,他抛家舍业,光荣参战,可歌可泣,可敬可赞。

       陈维虎抗战老兵永远活在陈洼村民的心中。愿陈洼村民世代记住这位抗战老兵。

       英雄不死,精神永存 !


分享到: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浙江猎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Copyright C 2019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06935号-2

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丹溪路1113号申华大厦B1611室 EMAIL:286934218@qq.com 浙公网安备33071802100697号

用微信扫一扫